52g.app
添加时间:从对改革实践的影响看,袁宝华(1916-)、方生(1925—2002)、晓亮(1928—2012)、周叔莲(1929—2018)、厉以宁(1930—)、吴敬琏(1930—)、刘鸿儒(1930—)、张卓元(1933—)、萧灼基(1933—2017)和周小川(1948—)的影响力更显得相对“专”一点(当然也不乏总体上影响),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袁宝华在担任我国工业主管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时,就力主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并进行试点,总结推广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中国工业经济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方生是一直活跃在中国经济学界的改革意识强烈的经济学家,其论著尤其是关于对外开放的问题的精辟论述,频频见诸于报刊,闻名于海内外。他在1991年发表于《人民日报》的《对外开放和利用资本主义》一文,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影响大,贡献大,被理论界誉为“方开放”。晓亮长期倡导合作经济,积极主张发展民营经济,有“民营经济之父”之称。他的《寄希望于民营》等著作,都是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创新观点。他在许多重要媒体发表的理论观点,为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周叔莲是影响工业改革的一位经济学家,始终站在理论探索的最前沿,堪称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急先锋”。周叔莲最早提出了中国应优先发展轻工业的发展战略,从理论上论证了国有企业有必要也有可能实行自负盈亏,对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他用30多年时间潜心思考和研究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洞开工业经济理论的天窗,是中国新时期30余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见证者和理论推手之一。厉以宁在改革开放初期即论证倡导我国股份制改革,主持《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他提出的股份制理论成为中国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和国企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这是他对中国经济改革最大的贡献。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征程中,“厉股份”的影响是响当当的。吴敬琏对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经济与社会政策制定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特别是推动市场取向改革,提出适时转变到整体改革战略、国有经济调整与国企改革,倡导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都对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刘鸿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改革领域。他作为中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一个见证者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从封闭、单一化走向开放、多元化道路的一个设计者、参与者和领导者,刘鸿儒为中国金融改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张卓元积极参与中国体制改革理论问题的研究,是“稳健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他较早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中应引入竞争机制、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实现从行政定价体制到市场定价体制的过渡等观点,主张价格改革“走小步,不停步”,为改革贡献了若干理论智慧。萧灼基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产权制度、金融证券、涉外经济等研究领域,发表了一系列创新观点,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前瞻性的理论贡献。他是中国较早从事证券市场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鞭辟入里,对股市的真知灼见令众多海内外学者叹服,被誉为“萧股市”。萧灼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周小川长期在金融领域工作,是最典型的学者型高级官员。无论是学术主张,还是执掌央行,主导与“人民币”相关的各项金融改革,周小川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享乐主义伤意志。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个别党员、干部受到腐朽思想侵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有的在利益与奉献面前奉行利益优先,在享乐与吃苦之间选择享乐在前;有的眼看升迁无望,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热衷于及时行乐,丧失自我约束。“总开关”出了问题,必然导致这样那样的思想行为出轨越界,导致享乐主义抬头,消磨革命意志。
综上,结合VIX恐慌指数高企、实体经济与股市走势背离来看,当前时点,美股面临阶段性见顶隐忧,不久或将迎来十年牛市后的一轮调整周期。但不确定性因素在于,贸易战怎么走、美元指数会否冲高、下半年会否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六)债务危机相关指标的预示信息分析:未来美国债务危机隐忧需要警惕,实体经济指标预示前景难言乐观
10月25日,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若羌县人民政府签署《红枣托市收购合作协议》。11月1日,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和田地区开展了红枣的托市收购。11月7日,阿克苏地区召开了红枣托市收购新闻发布会,标志着2019年阿克苏地区红枣托市收购正式启动。新疆多地区红枣托市政策的相继发布,表明了政府的决心,对红枣价格起到引导作用,稳定市场信心,对红枣价格形成较强的底部支撑作用。
这是日前于河北雄安新区举办的2018国际清洁取暖峰会暨工程应用展上,与会专家给出的判断和建议。根据十部委2017年底共同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50%,替代散烧煤7400万吨;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70%,替代散烧煤1.5亿吨。
提到农村改革,人们自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杜润生(1913—2015)。杜润生的贡献主要是创立“家庭联产承包制”理论。2008年的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一百四十八位中国知名经济学者通过投票得出了一个结论: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现实影响最大的原创经济理论,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杜润生及麾下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被视为此理论的主要贡献人。这是对杜润生改革贡献的权威认定,自然也可以认定杜润生是影响中国改革的最重要的学术人物之一。作为经济学家和当时高层的重要智囊,他主持起草并推动五个“一号文件”的出台,在实践上不仅使中国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温饱问题,而且为此后的更深层的改革和开放开辟了新的可能。